从中科大到斯坦福全奖,这是一场综合实力的博弈!

学员背景

申请条件

本科专业:应用物理

申请时的GPA: 4.03/4.3 (rank 1)

托福:107

雅思:7.5

GRE:V590 (160), Q800 (169), W3.5

GRE Sub: 990

 

申请背景

少年班学院物理专业第一名,一年多科研经历,2012 USTC iGEM software队副队长,获得当年金牌和最佳软件奖,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以及数学建模获奖若干。

 

申请结果

貌似一共申请了10几所学校,后来斯坦福很早2月份(2013年过年)就发Offer了,所以后面的学校就都基本withdraw掉了。有一些顽固的学校貌似withdraw后还是给了Offer比如Rice和UCSD.


申请时间表

准备GRE的时间比较早,大一结束就开始了。大二准备了一年,结束的时候考完GRE。大三一开始的时候就裸考一次托福没有考好,第二次重考就考到了现在的分数。大四的9月份为了申请MIT裸考了雅思。PS,CV和推荐信都是在大四刚开始申请之前2-3个月内完成的。

 

关于大学的经历

一句话,很复杂。

我自己刚刚考到科大的时候本来是在物理学院,后来因为入学考试和校内开设了试点班的原因,军训后就离开了物理学院到了少年班学院(下面简称少院)。当时少年班学院开设的两个试点班一个叫做华罗庚班一个是严济慈班,顾名思义,一个是学数学的班一个是学物理的班。我当时因为听说学物理好出国的念头(后来证明太naive),就选择了严济慈班。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有出国的念头(准确来说是一些家里的耳濡目染)。早在大一学数学分析的时候,少院就给同学们安排了拿到北美院校的科大师兄师姐的申请经验讲座,当时觉得能够申请上MIT和Stanford之类的简直就是要逆天了。于是申请美国院校的想法就在我内心买下了萌芽。


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准备北美申请之路。在这里我先感谢当时给我不少建议的少院师兄师姐,还有同班一起准备GRE的同学。我大一的时候就买了红宝书,然后大二开始的时候就从前面向后面背。大二的寒假,我和室友一起报了在北京的新东方课,当时教我的都是那个年代新东方的一线老师。我觉得新东方的课对我对GRE的看法改变了很多。当时GRE的分数据说是不会覆盖的,所以我准备的非常慎重。回到科大以后就考完了GRE。


我对自己的申请有非常详细的规划,比如申请成绩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需要好的科研和推荐信。我自己大三的时候就进了实验室,换过好几个project。在这里再次感谢一下当年带我的副教授的耐心和和气。在大四快申请之前我终于把project做完了,老板说可以写成一篇paper,这个被我放在了PS里面感觉应该是一个亮点。


我感觉自己申请另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参加了2012年的iGEM比赛。这个基本也算是一个机缘巧合,因为我自己表弟的原因就报名了,结果成为了当年软件队的副队长。后来经过了一些坎坷,拿到了当年的软件track的金牌以及最佳软件奖。我觉得这个经历是我自己申请中的加分项,因为只有少数的同学会有。如果当别的条件类似的时候,哪怕自己有一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都会让你光彩夺目。


我在拿到iGEM比赛的奖牌的时候就决定自己今后转行,但是还是想通过物理这个方向把自己先申请到美国再说。所以我大四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写PS和CV。因为科大的出国风气比较浓厚,当时我和同班的同学一起来改文书,这样效率就巨高。PS基本在申请前改了大概二十稿。我建议大家在改文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撑住气,能再改就接着改,改到不能改为止。

 

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自己一直都在少院物理口排第一,所以其实我选学校起来比较容易,基本就把前二十的差不多选一遍就好。不过那个时候科大的bbs会经常有国外的科大校友想招科大的学生当PhD。我记得自己当时就陶瓷了一个UIUC的校友,当做保底(虽然这样做不提倡)。后来还真的在12月份的时候给了Offer。不过我还是基本把前十的学校全部投了,特别是MIT,因为是我梦想中的学校,我同时申请了ME和物理两个专业(虽然全部悲剧)。科大申请另外一个好处在于,投学校之间大家都会讨论错开。我来美国后才知道其实每个学校都有数人头的。比如清华的几个北大的几个。如果一个学校的申请的人数太多了,那么其实所谓的竞争都是校内的。所以如果申请前大家都能协商好错开的话,对每个人其实都有利。


拿到offer之前和之后

没有十大offer前其实自己一直都特别紧张。每天自己刷科大bbs根本停不下来。就比如当时其实统计系的offer发的特别早,基本1月多久发了不少,然后是化学系的。每天看bbs报MIT伯克利之类的就心惊胆战。而且我自己完全不expect会拿到Stanford的offer,然而就在那个寒冬的一个早上,我玩手机的时候还真的刷出了一份offer,而且竟然就是Stanford的applied physics的,我当时高兴地跳了起来不能自已。后来我打开电脑确认了一下不要看错了。因为这个Offer,那一年的过年过得特别开心。


不过拿到Stanford的offer后,很多学校的offer其实就无法compete了。我在bbs上报了offer让大家膜拜了以后,就给除了六大(斯坦福,MIT,加州理工,伯克利,普林斯顿,哈佛)以外的学校发withdraw的好人卡。拿到offer后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等MIT的消息。直到某一天收到来自MIT物理系和ME系的拒信后,我拒掉了还在pending的六大的几个学校,毅然签了Stanford的offer。我点确认的那瞬间,觉得有一缕圣光照到了邮件上(我在扯淡)。


申请之后我就一直致力于下一届的师弟师妹的申请。后来为了拉他们加入iGEM,我在当大一力学的助教的时候就大力去宣传iGEM,然后确实有师弟师妹参加,并且在后来的比赛里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自己的申请的时候毕竟有这么多人帮助过我,那么我in return也应该在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到他人。希望看到这篇申请总结的同学也能记住这句话。

 

申请感想

感想就一个字,累。再加几个字,就是真TM累。那段时间我自己有好几件事情在并行的做:iGEM,申请文书,大一力学课的助教,还有那个时候已经完全不觉得重要的几门必修课。所以好几次都非常精疲力竭,常常晚上要12点后才能回寝室,恨不得自己会分身术。不过另外的一种感觉,就是值得。至少在申请的每一步,我都是拼了全力做的。我还记得自己来美国参加iGEM比赛的时候,在飞往芝加哥的飞机上,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还在努力刷GRE Sub的题。所以苦中是有累,累中也有乐。


因为中国的本科到美国的大学一生中也许也就只有一次,就像高考一样,所以从对人生的意义上来说,是异常的重要的。申请结果的好坏,决定了今后自己能站到的平台,进而决定了很多时候能跳到的高度。我也觉得,一个人一生经历过这么一次也是非常有必须要的。如果说高考是自己将自己的成绩体现出来,让大学去选你,那么美国大学的申请,是自己按照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美国的大学。这种可以把自己命运某种程度上把握在手的感觉,某种意义上会给人带来很多的自信。而为了完全去把握命运,每个人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耐心,这种锻炼对于人的成长也是很好的。


关于PS

总所周知,PS是申请文书里面重要的,也是难写的。为了写好PS,我自己把前面几年申请成果丰硕的师兄师姐的PS的每一稿都看了一遍,而且会认真的去比较每一稿之间的差别权衡它们的好坏。这个锻炼对我自己的PS有很大的帮助。后来我从他们的PS里面大致总结出了一种模板或者是写作方式,把它用到了我自己的写作中。一般PS的一稿都不需要要求特别好,因为你肯定会发现末稿和初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初稿的目的,永远在于把要表达的内容铺成好,给后来的修改打好基础。因为我自己的目标就是前十的美国大学,所以就找了当时在美国前十大上学的师兄师姐改了一遍。对于科研相关的段落,我都找了当时带我的师兄或者副教授专门改,这样让语言更加地道更加紧凑。


我建议有时间的话能把PS改上15-20遍。并且申请不同的方向,也都对应的准备一个版本。从基础的角度讲,整个文字里面是不可以有语法错误的。从高级的角度讲,整个PS让人觉得你是个有逻辑,有内涵,有能力,有知识的人。

 

我想说

申请很累,但是要抗住。改PS很辛苦,但是要忍住。没事多看看心灵鸡汤,给自己多加点自信。等你回头拿到offer的那天,你就会觉得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哪怕当时让你非常烦躁,也是那么得值得。祝大家申请顺利,好好珍惜在大学的时光,今后有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预约咨询

提交后,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进行电话回访,请确认您的咨询需求

每天一点留学干货分享
有任何留学问题
扫描二维码进行咨询
英国高校简介、留学疑问

Online Time

客服7*8H在线

在线咨询( 客服7*8H在线 )

咨询热线:029-87594628

留学咨询( 客服7*8H在线 )

选校定位( 客服7*8H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