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后觉悟发奋图强申请出国,拿到5所名校offer

学员背景

申请背景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一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公派交换生经历 (肯特州立大学)

GPA:3.8

G:V162+Q169 AW 3.5

T:113 (L 29 R30 W28 S26)


申请结果

U of Michigan (录取)

U of Chicago (录取)

U of Washington (录取)

Yale (全奖)

U of Penn (录取)

Cornell (拒信)

 

申请时间表 (略赶,不是最理想情况)

7月 决定申请,开始看项目& 决定申请方向

8月~9月 准备GRE,背单词。继续看项目 & 导师 & 导师作品

10月 GT考试。开始写PS。找可能的推荐人写推荐信。

11月 第N版PS,找各种人看&提意见,继续修改。Finalize其它零碎申请材料

12月 根据各学校deadline顺序,对PS做最后的(针对各项目的)customize并投出

 

关于大学经历 & 决定要申请的心路历程

我在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国,甚至在大一入学的时候英语差得很。还记得很清楚开学后第一次考试,我们寝室的一位上海女生以89分得了全班第一,而当另一位江苏的女生得了71分而跟母亲打电话哭诉时,得了61分的我正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听到她比我高10分居然还如此伤心欲绝的样子,突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我发现,当时拿了61分的我几乎是全班的倒数,仅仅比少数民族的几位几乎没怎么学过英语的同学好。因为我是从外语高中被保送上了大学,其实对英文专业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一时图轻松而选择了保送这条路,开学后没几天就觉得没意思、不想学,又因为开学前玩得太厉害,开学后也一时无心回归状态,反而是由于放假期间看了不少动漫而很想转日语专业,甚至到了天天去日语学院溜达(不是蹭课,就是溜达,自己现在想想也不是很懂,大概魔障了)的地步。但室友女孩的那通电话让我突然有所觉悟:“既然是自己选择走这条路,享受了没有高考的压力,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痛苦,一味地后悔专业没选好、却丝毫不努力,这不是自己颓废的借口又是什么?无论将来能不能转专业,首先把手头能做的事情做好总不会错。”

 

于是那年的第一个小长假,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我没有回家,而是在寝室一个人开始背单词,3天时间我把一本有3000单词的单词书整本背完了。就这样开始了我好好学英语的一年。当年的学期末,我的总绩点拿到了全专业第一名,也开始切实地为我对日本文化的兴趣付诸行动:虽然没法转专业,但我开始学习日语、参加茶道社和垒球队(日本的棒垒球运动非常流行),并为了参加全国大学生棒垒球比赛而整个暑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参加每天烈日下的训练、每天乘2小时以上的地铁往返于市区的日语课程和松江的学校之间。连爸爸妈妈来看我的时候,看到我这种状况,都觉得我太难为自己,但因为是真的感兴趣,所以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而这一切,后来都被证明是有意义的。


第二年开学不久,我们几个绩点排名在前十位的同学被通知有机会可以被学校推荐拿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公派留学机会。经过面试以及大一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排名,我拿到了本专业的唯一一个名额,大三可以去美国交流一年。从倒数到唯一的公派留学名额,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在一念之间。

 

由于学校安排,我无法自由选择能去交流的学校,最终去的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州立大学,然而即使是这样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美国学校,也从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了我。在那里,我更是遇到了两位对我影响深远、并直接促使我决定申请美国的硕士项目的两位老师。也因此,我在这次交流之后,突然做出决定:一定要申请美国的硕士项目,去读自己最想读的东西:我喜欢动漫,喜欢网络游戏,喜欢电影,对日本流行文化也有浓厚兴趣,我要研究这些我最感兴趣的东西是如何影响我和像我一样的人的。

 

虽然一路走过许多弯路,也摸过不少的鱼,但是如果说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启发的话,我想那大概是这样的: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无论这件事情看起来多么不务正业多么摸鱼,也可以找到方法让它来激励自己,甚至把它变成“正业”。但前提是,要先用切实的付出证明自己愿意为它努力到何种程度,要证明自己摸鱼也跟别人摸得不一样,摸出了水平,摸出了深度。所以如果不用“我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喜欢,没动力,所以才做不好”当借口,而是把每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做好、慢慢地努力,总有一天会摸索出一条路走到自己最想走的方向上。而所有那些摸过的鱼,都可以变成申请的时候很独特的经历与素材,让你从众多优秀的候选者中即使不说是脱颖而出吧,起码会很有个人色彩,也会能够自然而然地传递出去这种热情。

 

文科申请:流程与时间表

时间规划

一.流程各步骤所需时间

收集项目资料 & 决定项目、导师 & 读相关论文(视个人需要短则一周长则一月)

GT考试准备 (2个月)

背单词 (1个半)

刷verbal真题(半个月)

数学(1~2天)

作文:时间充裕则每周写几篇练笔,时间不充裕就看下套路模考的时候顺便练几套就行

托福:GRE考完后基本可裸考。只除了口语有套路,计时练熟模版句型有很大帮助。

文书写作

PS / ASP / PSH(1~2个月)

推荐信 (早确认,早要,准备plan B)

若是自己写,则有一些注意事项,具体下一部分详述

Writing Sample (1天~1周)

CV (1天)


二.推荐时间表

越早开始越好的原因在于:对项目有所了解之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丰富自己的经历,为申请做更好的铺垫。


但是写文书和GT考试都不要拖太久,这两项任务都适合很专心地在一段时间(1个半到2个月左右)之内完成,效率最高,也效果最好。拉长战线反而会让自己不自觉地一拖再拖,并且不利于保持考试/写文书的状态。如果明显感到单词积累不够,那么可以适当加长半个月左右专门用来巩固单词(比如如果直接背GRE词汇觉得很难,那么可以先把托福词汇背掉来打基础&找背单词的节奏和感觉)。


因此在申请当年的5~6月开始是完全不晚的,当然更早开始准备也是很好的。尤其如果是快毕业的这段时间很忙的话,那么更要提早开始准备,起码先把GT考试考掉。


以6月开始为例:

6~7月 备考GT,同时开始查项目资料&决定申请目标

8月 考GT,CV写好后联系可能的推荐人,同时整理反思自己的经历,准备写PS

9月 开始写作PS,一开始可能很长,很乱,但是不要紧,先把原材料都列出来,把自我反思的结果都展现出来

10月 PS基本轮廓确定,draft找各种人看,各种听取意见,各种看文献,总之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完善。如果需要写推荐信的在这个时候写出来

11月 继续精修所有材料,并且根据每个项目来customize

12月 最后定稿,投出申请


文科申请材料准备 (尤文化研究、媒体信息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

各材料准备侧重点简述

PS (ASP/PSH)

PS的主要目的是:显示出来你申这个项目的motivation和qualification,其中后者更多是通过“我做过这些与项目有关的事情,培养了我这些能力,而我知道这些能力是这个项目所必须的”这种逻辑链条来展示,因此每一段的第一句都最好是简洁明了地点出一个你的motivation或是qualification,并且整个这一段都是来支持/说明这个中心句的。换言之不仅是提及“这些经历和技能我有”就够了(那是CV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从结构上反映并强调“我很清楚这些经历和技能对我申请的这个program有什么帮助”,这样它就从一个简单地罗列事实的讲故事变成了有说服力的argument,并且显示出你有反思自己的能力,以及对“这个项目需要什么特质和能力的人”这个问题有过思考,最终达到这个效果:显示出你了解自己; 也了解这个项目;并且得出了自己能胜任且适合这个项目的结论。


推荐信

内容方面:推荐信不需要长,但是一定要有料。什么叫有料呢,就是要有真的故事、不能空,不能是一堆溢美之词的堆砌。比如说你聪明好学上进勤奋,这样罗列优点的话,你自己体会一下,是不是这些词过目就忘,根本看完内心毫无波动对不对?但是如果我每个词后面都有个小故事讲给你,是不是就会像某些知乎热帖一样,比如什么:“有什么你觉得‘这个人真的好有学问’的时刻?”或者什么“有什么让你觉得人生黑暗的时刻,而你又是怎样扛过来的?”这种,相信你肯定看过类似的吧?动辄几千赞,为什么呢?因为有故事,有真情实感,所以你很有兴趣就读下去了,也绝对会很信服他们argue的这些点,对不对? 推荐信也是一样。要知道每个申请者3封推荐信,申请者大概可能200+,300+,每个老师要读1000封推荐信,每封信估计了不起花上1分钟。哪怕用词再华丽再吹上天,估计也只会造成视觉疲劳,反而是如果有真实事例支持的话,才会让人觉得能够信服。 不过我不是在怂恿大家编猎奇的故事哈,大家都是普通人,只要这个例子真的能支持你的一个侧面、一个优点,并且能比较令人信服地觉得这话、这观察角度是这个推荐人会有的,就可以了。


推荐人方面:大牛当然好,但是其实也并没有多有用,最重要的还是TA能写出言之有物的东西。 什么算大牛呢?比如你搜这个教授的名字,Google scholar搜,然后会能看到他被cited的数量,如果达到四位数五位数,基本就算是大牛了。大牛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正好是这个领域的教授,那么很可能看你材料的老师都认识这个大牛,可能就会有一些“噢他推荐的人质量一向不错”这种隐性加分。因此可能这大牛在推荐信里就写个一段话都ok,如果真想了解这学生说不定审材料的老师一个电话就打过去问了呢。但是你想想这样的学生比例有多少呢?而且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学生自身资质和其它条件也绝对不会差。因此我是想说:推荐信没有那么那么重要,绝对不如PS重要,而且很少有人会能仅凭推荐信就扭转乾坤的,因此差不多就行了。有些学生会纠结是找一个自己很熟的讲师职称的老师写,还是找自己没说过几句话的学院院长写,其实我基本是会推荐前者写。原因请参照上述第一条。 因此总结来说:不需要长,不需要堆砌溢美之词,写得真实可信,能够反映出来你在ps里因为篇幅所限而没有能够展示出来的一些侧面、让你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的一些优点更加栩栩如生,这样就是非常非常好的推荐信了。


关于推荐信设定的问题,稍微提醒大家几点:

推荐信的设定是,老师直接写了之后,通过你在申请系统里填写的他们的邮箱里收到的来自学校的邮件里的链接,直接把推荐信投给学校。 因此注意以下几点: 1)在申请系统里填写每位老师的联系方式的时候,最好使用他们的企业/学校邮箱地址,并且在“是否放弃查看推荐信权利”这一项里面选择“是”,也就是放弃。 2)因为中国没有写推荐信的传统,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亲笔写,而是让学生代笔,但是要知道这个其实是不允许的,因此建议有可能的话,给他们写详细的提纲然后还是让他们自己写,或者自己注意下写作的风格稍微不要太一致。另外在投递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电脑投,让老师们用他们的电脑投,或者实在不行去网吧。(不要觉得我危言耸听哈,之前确实有个女孩申请哈佛,然后收到那边的邮件问她为什么她的三封邮件都是一个ip地址的电脑发出的。反正基本这邮件一出,她再怎么解释也绝对是没戏了,后来她也确实没被录取。)


Writing sample

最好跟申请的项目专业相关

主要体现研究思路(提出有意义问题的能力,设计并执行一个可操作的课题的能力,思维方式/逻辑严谨/视角多元等维度方面考量)

没必要重新写,没有那么那么地重要。用现有的文章完全没问题,修一下就好。


CV

分模块简洁明了罗列事实 & 经历

体现个人色彩的经历,尤其如果能够从中体现某方面的能力(领导力、持之以恒等),如果PS里没空间/不合适放进去的话,即使跟专业/项目无关也可以放到CV里


GRE & TOEFL

GRE:可以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扭转乾坤。TOEFL就更加如此了:甚至有些学校哪怕不过要求的线,该录取还是不会影响你被录取。


GPA

高到一定程度就也没有区别了

但是如果太低,会很难解释(除非你真的有正当理由,那么可以在PS里提到)。无论是不是跨专业申请都是如此


常见问题讨论

1.专业/项目/学校选择问题相关

跨专业申请文科:这是个多大的问题?

基本上来说,只要能自圆其说,有足够的经历来证明自己的motivation/commitment和qualification就可以


2.专业/项目/学校选择:如何考量比较?

介绍个不错的网站:grad café

考量因素:项目风格,课程设置,其它资源,导师


3.导师问题

导师如何选择?导师的作用有多大?

导师的研究兴趣:不一定要很一致,但起码要足以让ta对你的研究感兴趣,且能指导得了你(从topic上,地域上,研究方法上的指导,都可以)

导师的职位 :一般来说教授会有更多时间投入带学生,而associate professor可能会有更多自己的研究需要投入精力

导师的风格 :通过在读学生了解是很好的途径,grad café也可以查到

套瓷:要不要套,怎么套,有用吗?

硕士基本不需要套,很多学校的录取机制也决定了套得再好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套瓷和真的是学术交流的区别:目的性,内容,时机。

 

图1-图8说明:

第一张&第二张:我目前就读的东京大学以银杏叶闻名,每到秋天有很多人来赏叶,包括许多摄影和绘画爱好者。第三张:东大的本乡校区面积不算大,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但在校园中心居然有这么一小片闹中取静的景致。第四张:在富士山脚下开完学会赏富士山泡温泉。第五张:新年在北海道著名的滑雪胜地二世谷雪场跨年滑雪。第六张:比起美国的甜食口味大多糖不要钱一般的设定,日本的甜品个人感觉还是更让人流连忘返一些。第七&八张:东京电玩展上试玩了蛮多期待已久的作品(底特律:变人好棒!强推!)








预约咨询

提交后,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进行电话回访,请确认您的咨询需求

每天一点留学干货分享
有任何留学问题
扫描二维码进行咨询
英国高校简介、留学疑问

Online Time

客服7*8H在线

在线咨询( 客服7*8H在线 )

咨询热线:029-87594628

留学咨询( 客服7*8H在线 )

选校定位( 客服7*8H在线 )